浙江在線08月11日訊 “要填飽肚子,種稻谷;要賺夠鈔票,種蒲草?!边@是流傳在路橋區(qū)金清鎮(zhèn)南明村的一句話。這個靠海的村子是臺州種植蒲草歷史最悠久的地方——由于獨特的地理環(huán)境,我市其他地方的種植規(guī)模,遠遠趕不上這里。
不過,最近幾年,由于種植蒲草的艱辛,越來越少人愿意再涉足這個產業(yè),原來的“富貴草”也漸漸地被荒在地里。為了讓這個產業(yè)重新崛起,南明村村民徐正利決心研發(fā)相關的機械設備,讓蒲草產業(yè)不再靠天吃飯。
蒲草季,下田采收的全是50多歲的人
蒲草,是傳統用來做草席、草帽的原料。誠如它的用途,蒲草的成長、采收季節(jié)也是在夏天,并且越是炎熱其長勢越好?!傲胰债旑^的中午,在田里干上數個小時,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,都吃不了這個苦?!苯鹎彐?zhèn)農辦的沈心友告訴記者,采收蒲草的活并不輕松,“蒲草要當天采摘、當天在烈日下暴曬,不然,沒曬干的蒲草,就不能用來編織草帽、草席?!?/p>
除了采收條件艱辛,大家還發(fā)現一個問題,要把蒲草曬干太依賴天氣了。比如,你忙活了三四個小時曬蒲草,突然來個陰雨天氣,那么,這些蒲草都會浪費,先前的活也算白干了。沈心友說:“正是這些原因,種植蒲草的人越來越少,現在年輕一輩的人都不愿意干,下田采收的全是50多歲、上了年紀的人?!?/p>
遠近聞名的“蒲草村”
只剩下十來戶人種植蒲草
徐正利,今年近50歲。他說,在他印象里,從他的爺爺輩開始,家里就種蒲草。
那時,在南明村,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蒲草。而到現在,整個村里,只有十來戶在種。據沈心友介紹,在1983年的時候,作為種植蒲草大鎮(zhèn),金清鎮(zhèn)有八九千畝蒲草;而到了2010年,全鎮(zhèn)種植蒲草的規(guī)模只有四五百畝。其實,蒲草的價格這幾年漲了很多,市場前景很好。據了解,15年前蒲草每公斤只值1元至1.2元,現在每公斤能賣到18元。
面對這種情況,徐正利頗有感觸:“再這么下去,我們這個遠近聞名的‘蒲草村’也要消失了?!弊隽?5年草編生意的徐正利告訴記者,自己走南闖北這么些年,從沒發(fā)現有比家鄉(xiāng)質量更好的蒲草,“由于靠海、鹽堿度適中等因素,我們村的蒲草更有韌性,編織出來的物品也更有光澤,耐磨性更好?!?/p>
研發(fā)烘干機采收蒲草
以后不再“靠天”
“蒲草可是個好東西,用它做的草席,比其他材料編織的草席更適合人體?!毙煺f,這些年來,他從沒有放棄蒲草編織這個生意,并決心發(fā)展村里的蒲草產業(yè)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在寧波看到了一種專門用來烘干馬蘭草的烘干機。
“馬蘭草可以不用靠天烘干,為什么蒲草不行呢?”徐正利仔細研究了這種烘干機。在他看來,馬蘭草是三角形的,蒲草是菱形的;馬蘭草根細些,蒲草根粗些,其他都差不多,“應該可行”。于是,他采購來烘干馬蘭草的烘干機,對部分零部件進行改造。前不久,他終于研發(fā)出了專門用來烘干蒲草的烘干機。
“這個烘干機,不僅使人們免于在烈日下勞作,還解決了靠天采收蒲草的問題?!鄙蛐挠呀榻B,之前,從來沒有人采用過烘干法采收蒲草,“這個機器,也算是填補了一個空白。”
另外,蒲草烘干機的使用,也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:以采收一畝蒲草來算,單純靠手工,一個人要干上25天;而使用烘干機,一個人只需10天就能干完。徐正利說,隨著蒲草烘干機的廣泛使用,有朝一日,村里的蒲草產業(yè)又會繁榮起來。